导航

新闻资讯

让我们携手创造价值   记录企业发展脚步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滇红茶制作技艺之萎凋
发布时间: 2022-05-21      发布者:滇红集团    浏览:6167 次

       “滇红茶制作技艺”是一种传统的发酵茶制作技艺,传统滇红茶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加工而成。2014年“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滇红集团为传承保护单位。“凤”牌滇红茶初制环节严格传承着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

       初制环节是将鲜叶制成干毛茶的过程,是产品品质定型的初级阶段,茶类的形成和各类茶中的各级各档茶质优次,尤为鲜叶内含物质的合成、转化、破坏而形成的成茶品质色香味均基定于初制过程。初制工艺中鲜叶原料是基础,萎凋适度是前提,揉捻充分是关键,发酵协调是中心,两次干燥是保证。

       萎凋是鲜叶在一定条件下,使不同鲜叶级别的整批鲜叶均匀失水,伴随失水,使鲜叶内含物质发生一定的变化,达到适度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工夫红茶色、香、味、形品种的第一道工序。

       鲜叶从茶树上采下以后,叶内含水量一般在75%左右,整个芽叶细胞内部与间隙,都充满着水分,叶细胞组织张力大弹性强,叶质很脆,受到外部压力,便成为浆汁状细碎叶片。经过萎凋工艺处理,失去一部份水分后,叶细胞膜呈松驰皱缩状态,韧性增大,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时叶片卷曲成条不易破碎。萎凋好次,是工夫红茶整碎的必要条件。

       萎凋还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这种变化,除了酶的活性提高外,促使不可溶性的蛋白质、淀粉等水解成可溶性物质。如鲜叶中的蛋白质在各种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一部份被水解为多种氨基酸,因而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含量下降,可溶于水的氨基酸含量则不断增加,某些肽类物质,也能在蛋白酶的催化下,水解为氨基酸,增进茶叶产品香、味。鲜叶中不溶于水的淀粉,在萎凋过程中,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为对茶汤滋味有影响的可溶性糖类物质。

       萎凋方法一般有自然萎凋和人工控制萎凋两种,自然萎凋又分室内自然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人工控制萎凋又分为室内加温萎凋和萎凋槽萎凋。萎凋槽萎凋又分为热风萎凋和冷风萎凋。

       “凤”牌滇红茶一般采用的是萎凋槽萎凋,将茶鲜叶均匀的摊放在萎凋槽上,匀撒薄摊,厚薄一致。粗叶稍厚,嫩叶稍薄;春茶稍厚,夏茶稍薄;晴天稍厚,雨天稍薄;看茶制茶,视茶施技。

       在凤庆茶区,一般室温在18—20℃气候条件下,8—12小时完成物理和化学变化。萎凋适度含水量为18—26%,萎凋芽叶毫毛银白,叶色转变为无光泽的暗绿色,叶缘自然干缩或者垂卷,芽叶、芽尖、嫩梗呈翘尾状,用手握紧萎凋叶能成团,松开手后,芽叶能缓缓松开,嫩茎柔软折而不断,芽叶完整;青草气减退,产生悦鼻清香。

       鲜叶进行萎凋后,蒸发一部份水分,使叶质柔软,并伴随水份的逐渐散失,使酶的活性逐渐提高,促进鲜叶内含各种物质的逐渐变化,为茶叶产品初制打下基础。

上一篇: 滇红集团吴成远荣获“临沧青年五四奖章”
下一篇: “凤”牌白毫银针
走进滇红
关于滇红
董事长致辞
领导团队
企业文化
企业事记
滇红基地
历代传承人
集团荣誉
滇红资质
销售平台
公司简介
产品中心
招商加盟
联系我们
凤牌印象
凤牌广告片
凤牌故事
凤牌荣誉
滇红学院
茶叶知识
网络教学
茶艺表演
滇红科研
滇红科研介绍
科研团队
科研基地
科研成果
滇红茶标准样

官方微信

凤牌茶业微信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南城新区(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内)
全国销售服务热线:400-6646456
传真:0883-4212125、4212999
dianhong@dianh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