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闻资讯

让我们携手创造价值   记录企业发展脚步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从边地到西方:滇红品牌的基础与机遇
发布时间: 2018-01-30      发布者:文:刘星 陈曦    浏览:5444 次


        滇红品牌的本真基础是其产生的自然环境及悠久的历史,滇红茶在战乱中的新生,无疑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滇红茶的发源地——云南凤庆是古老的茶产区,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这一优良的茶叶品种,滇红茶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成为中国替代中部茶区、继续出口以满足西方社会红茶需求的新产品,受到国外市场的极高评价。


        作为滇红品牌的文化附加,更具研究价值的,是它在战乱年代获得的发展机遇及由此带来的边地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这一碰撞将滇红茶一开始就与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主观上的出口创汇需求与客观上对西方社会的文化迎合,带来了滇红茶颇具传奇色彩的文化附加值。

凤庆与滇红

        (一)滇红之乡——凤庆种茶历史

        边城凤庆古称蒲门、庆甸,是世界著名的“滇红”名茶发源地,种茶、制茶历史已延绵千年。2200年前居住在凤庆的“濮人”已开始种茶,在距离凤庆县城70多公里的香竹箐,有3200多年树龄的古茶树,它成为凤庆种茶历史的考证实物。两汉时期就有文献记载“茶产益州”,益州就包括了现今临沧市;唐代《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在唐朝南诏时期,“银生”的辖区曾一度包括今临沧市,“银生城界诸山”即今临沧市的凤庆、云县、临沧等澜沧江沿岸诸县及土司府。明代徐霞客《滇游日记》载,徐霞客到顺宁府夜宿高枧槽(今凤庆),梅姓老人以“太华茶”招待,证明明代已有名茶问世。在《滇行日录》中有:“顺宁(今凤庆)茶味薄而清,甘香益齿,云南茶以此为最。普洱茶味沉刻,土人蒸之为团,可疗疾”的记载。优质的种植环境与千年种植历史的交织,不仅孕育了凤庆红茶的高品质,更为其注入了深厚的历史内涵,成为滇红品牌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至今澜沧江畔大寺乡的平河村、小湾镇的新源村等村寨,依然保留着野生的古茶树群。通过普查统计,全县古茶树资源面积达56000亩。


        (二)凤庆红茶发展的重要转折——茶种的改良

        在凤庆红茶的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是茶种的改良。凤庆种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野生茶阶段,这一阶段茶农主要通过采摘野生茶树茶叶来制茶;第二是野生与人工种植共存阶段,这一时期有野生的茶叶,也有人工种植的茶叶,这两种茶具有明显的区别,野生的茶树高大粗壮、叶片较大、茶芽较粗,颜色较深,用野生茶原料制作出来的茶叶从颜色上看微显红色,从外形上看它的条索较粗,口感涩苦,人工种植的茶树较小、茶叶也细小,稍微地呈现出黄色,用它制作出来的茶叶精细,颜色呈白色,它的口感较野生茶树好,茶味香且甜。人工种植的茶叶经过精细的加工和制作,品质优异,产生了不少知名好茶,“玉皇阁茶”“太华茶”就是典型的代表。第三是历史转折期,清朝光绪末年,凤庆茶叶因产量不高,顺宁知府引进和改良茶叶品种,鼓励百姓种茶,当时的知府琦璘为凤庆种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种茶事迹和为官之道为后人所称颂。当时他大力倡导种茶,将种茶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路径,通过改良茶种、开拓茶叶种植面积等方式来大力倡导茶叶种植,经过3年时间实现了茶叶的丰收,后来制造出了有名的凤山茶。此后,凤庆的茶叶种植开始兴旺,如今成为了临沧市最大的产茶县,在琦璘倡导种茶时期产生了有名的茶叶品牌“凤山春尖”和“凤山春蕊”,由于品质绝佳,广受欢迎,行销省内外。“凤山春尖”的品名被沿用至今,成为凤庆的著名茶品。“辛亥革命(1919年)后,茶叶销路渐广,本县经营茶山的富户逐渐增加,外地及本县商贾在顺宁开设商号,采运至下关销售,或转运昆明,加工制成沱茶,内销四川,顺宁每年出县茶叶达两万多驮。”目前,临沧境内包括凤庆大量种植勐库大叶种茶,其主要有机成份包括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成分远高于国内的其他小叶种茶,其优异的品质获得了“茶之味精”的美称,它区别于当时国内盛产的祁红、闽红的茶叶原料,而与阿萨姆红茶和大吉岭红茶等高香型的大叶种红茶原料相似,适合制作优质大叶种红茶。凤庆县现已拥有数十万亩茶叶基地,茶叶产业已成为凤庆县人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和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

        优良的气候土壤条件、悠久的种茶历史以及茶种的不断改良都为滇红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这些更成为滇红优良品质的保证,也成为滇红品牌文化附加值中最基础、最本真的部分。

        战乱中重获发展契机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西迁,中部茶产区无力继续生产,为满足西方对红茶消费的需求,保证出口,换取外汇,支持国家经济,国民政府不得不寻找新的红茶产区,滇红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势而出。

        (一)战乱中不寻常的寻茶之旅

        1937年,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中。“七·七”事变不久后南京失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民族工业也随同国民政府西迁。当时,中南茶区是我国的主要产茶区,受到战争的影响和破坏,无法进行茶叶的正常生产。尤其是祁红和闽红(均由小叶种茶制作而成),当时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是中国出口西方国家的主要红茶。“国民政府为了维持红茶外销市场,换取外汇,支援抗战军需,同时也为了转移安置从江南一带茶区疏散出来的茶业技术人员,准备在西南大后方建设新的外销红茶基地。”国民政府主管茶叶的部门将目光锁定在了西南地区,“经济部派商业司司长寿景伟,于1938年到云南,与云南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廖嘉铭、建设厅长张邦翰协商定案,在建设厅组织成立云南茶叶改进委员会,为进行开拓云南茶叶外销之行政专管机关,同时建立了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办理培训茶叶技术人才,由张邦翰任所长,廖嘉铭、寿景伟任副所长,招收了高中毕业的学生一班,培训两年毕业,在昆明成立了云南茶叶贸易公司,由郑鹤春任经理,董恩训任副经理,冯绍裘任总技师。”当时选择云南茶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云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区位较闭塞,受战争的影响较小,且自然条件优越,是中国主要的茶叶种植区之一;二是从交通区位上来说,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各国相连,拥有通往东南亚抵达欧洲的区位优势。因此,1938年秋,从武汉迁到重庆的中国茶叶公司派遣技术专员冯绍裘先生和郑鹤春先生到云南调查茶叶生产情况。“和我一同前往的有旧中茶公司专员郑鹤春先生,十月中旬,我们由昆明乘汽车经过三天到达下关,然后步行山路十来天,十一月初始到达迤西顺宁”。在茶叶出口任务紧迫的情况下,调查组到达的第二天即商请到凤山茶园试茶,“这是秋末冬初时节了,但看到顺宁县凤山茶树成林,一片黄绿,逗人喜爱。茶树均为单本植,高达丈余,芽壮叶肥,白毫浓密,芽叶生长期长,顶芽长达寸许,成熟叶片大似枇杷叶,嫩叶含有大量叶黄素,产量既高品质又好,这些云南大叶种茶的特点,非常合乎我的理想。”冯绍裘先生得出了一个重要的调查结论,“云南迤西一带气候温暖,从不下雪,四季如春,土壤肥沃,茶树生长旺盛,采摘期长,从三月初到十一月底,一年九个月都有芽叶可采,量多质优,实为大叶种优良茶区,尤宜于红茶生产,可与印、斯大叶种红茶媲美。如以此改制红茶,则大有作为。”他“认为顺宁内销茶叶,其品质完全可以改制外销红茶。”

        在战乱中新生。在冯绍裘先生的带领下,调查组采摘“一芽二叶”的茶芽4000克,分别制成红茶和绿茶各500克,其中,“红茶样:满盘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桔红),香味浓郁,为国内其他省小叶种的红茶中所未见。绿茶样:满盘银色白毫,汤色黄绿清亮,叶底嫩绿有光,香味鲜浓清爽,亦为国内绿茶所稀有。”试制出的茶叶样品在香港茶叶市场上一鸣惊人,被评为“中国红绿茶中之上品”。此后,1938年12月6日,国民政府中央经济部与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合资,创建云南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目的在顺宁(凤庆)开发生产红茶,从滇越、滇缅路线出口以换取外汇。1939年,顺宁实验茶厂第一批红茶试制成功,共16.7吨,并通过香港富华公司转销伦敦,每磅以800便士高价出售。由于品质优异,评价“高于国内一切红茶”。此后滇红工夫茶开始打入国际市场,主销英国。在1939—1941年的三年间,凤庆茶厂共生产工夫红茶110吨,仅1941年就调供40.1吨红茶用于出口。


        “滇红”之名的诞生。第一批红茶试制出来后,冯绍裘“拟定名为‘云红’,意即安徽祁门红茶称‘祁红’,江西义宁州红茶称‘宁红’,湖北宜昌红茶称‘宜红’,湖南红茶称‘湖红’,故云南所产红茶亦可称‘云红’也,同时又想借天空早晚红云喻意其中。但中国云南省茶叶公司方面提议用‘滇红’雅称,既借云南简称‘滇’,又借得巍巍西山龙门瞰下秀丽的滇池一水,也别有妙处,我则不违众人之意,最终以‘滇红’定名。”与凤庆茶厂试制红茶大致同一时间,在当时西双版纳的佛海茶厂(今勐海茶厂)厂长李佛一的先生倡导下,获当时中茶公司总经理寿景伟的批准,由当时的机制茶和茶叶加工专家范和均带领的制茶工人队伍共90余人,于1940年在佛海茶厂生产红茶,为满足红茶出口出力。同年,根据凤庆茶厂制造的滇红之名,云南红茶统一改称“滇红”,沿用至今,现在与“普洱”一同成为云南的两大茶叶品牌。

        至此,凤庆红茶得名“滇红”,并沿用至今。

        滇红的创始人在战乱中翻山越岭抵达凤庆,在此试制红茶,使得凤庆茶叶一改“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生存状态,获得了走出边地,面向世界的机会。这与当时凤庆封闭的地理环境与经济条件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可以说,滇红的诞生,是源于战争时期国家红茶出口、增加外汇、支援军需的资源寻找,战争为滇红的诞生创造了机遇,也加速了滇红的发展。

        (二)历史人物与滇红品牌的文化附加

        著名历史人物与事迹往往沉淀为经典,并被运用于品牌的塑造和营销中。运用流传民间的故事来宣传是品牌文化发展的路径之一,也是最容易让消费者接受的方法。凤庆当地就有“滇红诞生于凤庆,功推绍裘是元勋。开山播种育茶园,发扬光大举国英。生产流水一条龙,文侯巧思机器联,争先创优保名牌,仕宏运筹识天机”的民间故事,也成为滇红品牌中历史文化的重要呈现。“滇红”自诞生之日起,就以人才辈出和不断革新而永葆“名茶”之位。19世纪30年代末,冯绍裘先生率领重庆敦义农工学院茶叶专业的一批学子(如吴国英、沈可珍、曾绍秋、刘学信、祁曾培等)和50年代茶厂自办培训班培养出来的后几任厂长(张文侯、杨仕宏、赵忠臣、曾仕林、杨林泽等)以及《凤庆茶厂志》中人物简介所列的滇红茶人(陈兴琰、杨馨时、南权锁、王观林、杨映根、杨家义、李钧、李张道、余德赋、张余树、杨维美、罗洪泽)为发展壮大滇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艰苦的岁月中积淀了滇红品牌最初、也最厚重的文化价值。

        1. 滇红创始人——冯绍裘

        机制红茶之父冯绍裘创制了滇红品牌,在滇红的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先后参与了著名的红茶宁红和祁红的试制。1933年,冯绍裘先生负责宁红茶的试制工作,试制出来的第一批产品即得到了中国茶界四大名家之一的胡浩川先生的赞扬。1934年,冯绍裘先生又仿照了当时的锡兰立普顿茶样,制成一种橙黄白毫的碎茶,其汤色红艳,滋味鲜浓,可与立普顿茶相媲美,广受茶叶市场的欢迎。当时胡浩川先生担任祁门茶叶改良场的厂长,邀请他到祁门茶场试制红茶,试制红茶期间由冯绍裘设计的初制红茶的机械设备,为进一步提高祁红的质量作出了贡献,成为我国机制红茶的最先案例,开创了我国机制红茶的历史。凤庆红茶正是因为冯绍裘先生才走进了香港茶市,获得了高度的赞扬。滇红茶诞生之后,1939年1月,冯绍裘先生被派担任顺宁实验茶厂(凤庆茶厂,现滇红集团的前身)厂长。在担任厂长期间(1939-1942年),他设计了制茶机械图样,委托资源委员会中央机械制造厂和云南五金厂造出了制茶机械。在顺宁县城的东门外建立茶厂,并开办红茶制造的培训班,教茶农制造红茶的工艺和技术,此举,为顺宁培育了大批制茶人才,为后来茶业的发展储备了人才。为了改善茶叶生产效率,实现红茶的规模和批量生产,冯绍裘先生亲自设计制造三筒式揉茶机40台,在今天凤庆城郊的重点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安石村设了临时的红茶原料制造厂分厂,并用干燥机、脚踏和电力两用的揉茶机进行茶叶的生产和制造。因此,在冯绍裘先生的机械设备引用及带领下,顺宁实验茶厂由传统的纯手工制茶转变为机械和手工混合制茶,进入了半机械制茶时代。

        2. 继承发展者——吴国英、张文侯

        吴国英在任期间奠定了生产基地的发展基础。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战火延伸到东南亚各国,日本侵略者攻占腾冲、龙陵,滇红茶经缅甸外运的出路受阻,外销红茶被迫紧缩,滇红茶的发展迎来了最困难的时期,“1946年至1948年红茶停产,绿茶产量直线下降。1949年解放前夕,共革盟盘踞茶厂,茶厂员工离散、机具损坏而被迫停产,倒闭。”1942年5月冯绍裘先生离开了顺宁茶厂,同年8月21日,省茶叶公司将顺宁实验茶厂交吴国英负责。他受命于危难之际,任职到1949年,期间茶叶生产步履艰难,为维持生活,他曾带领职工在营盘山上养猪种菜,1949年在“共革盟”的影响下,茶厂关闭。1950年4月,吴国英陪同军事联络员纽嵩清到顺宁恢复茶厂的生产业务,将茶厂延续下来。在任期内他协助茶农筹建初制所217个,为滇红茶生产基地的打造奠定了基础。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吴国英在鉴别和品评茶叶品质以及制造茶叶等技术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了当时云南茶界极有影响力的茶人。

        创立品牌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发展和积淀的过程,产品的生产方式、制造方式等都是品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滇红品牌在完成了技术的研发之后,第三任厂长张文侯大胆革新,在任厂长期间(1974年3月至1983年9月)完成了滇红茶一条龙机械化流水生产线的建设。这种机械化、标准化的生产改革提高了产品生产力,也提升了品牌的质量保证。

        3. 工艺创新人——杨仕宏

        杨仕宏曾是滇红的第四任厂长,早在1955年提出将制滇红茶的工艺流程“先补火后匀堆”改进为“先匀堆后补火”,起初提出的方案虽有争议,但后来得以付诸实践。由他提出的滇红制茶工艺流程成为我国制茶工艺流程的一项重大成果,其制作工艺的创新扩大了它在茶界的品牌影响力。到上世纪80年代初,杨仕宏担任凤庆茶厂厂长后(1984年8月至1996年12月),他抓“生产、教育、科研”三项工作,并使之结合,进一步为滇红茶品质的提升做出努力。

        综上所述,滇红茶从其诞生开始,就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意义和传奇色彩。首先,滇红茶诞生于战争动乱中,从诞生起就肩负着保障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军需的历史使命,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意义,也赋予了滇红茶一定的传奇色彩;其次,从冯绍裘赴凤庆考察、试制红茶、成功创制滇红茶,到后来者艰难维系,再到改进制茶技艺、创新制茶工艺等,与滇红茶发展相关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发展滇红茶产业坚韧不拔的意志、不断创新以提升红茶品质的精神,使“滇红”从初创的、地处边缘小镇的红茶产品逐步发展成为远销国外、世界知名的红茶品牌,并成为一个广为消费者喜爱和信赖的产品,他们的事迹与精神同样成为“滇红”发展中无法割断的一部分,为滇红品牌的文化附加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边地和香港的碰撞

        (一)从边地到香港——碰撞与发现

        滇红茶试制成功后,走向世界的第一站是香港,在香港的成功,无疑成为滇红面向世界的重要基点,这一突然的变化,改变了凤庆红茶的命运,凤庆边地与西方社会碰撞出新的文化意义。

        滇红的一举成名。1939年初,冯绍裘受命筹建顺宁实验茶厂后,先从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省招聘制茶的技术工人,设计、制造制茶机械,并在凤庆向当地茶农推广红茶改制技术,举办茶叶培训班,积极培育制茶技术人员。经过不懈努力,1939年第一批工夫红茶试制成功,取名“云红”,经香港富华公司转销英国伦敦后获得了茶师的高度评价。西方消费者的肯定与认同为滇红品牌在国际上立足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滇红与国际接轨,并在国际市场初露头角。滇红将边地民族传统与淳朴的制茶精神、制茶文化以及边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的优质茶叶带到了当时中国面向国际的都市——香港,并通过香港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饮茶文化发生了联系。

        滇红诞生于西南边陲小城——凤庆,这里种茶历史悠久、民风朴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难与前卫、时尚的香港产生联系。但特殊的时代背景使两者之间发生了碰撞,滇红走出去的第一站是香港,并由此在“国际市场上被齐加赞赏,认为外形内质都好,可与印、斯红茶媲美”。历史的偶然中一定存有必然,一方面,滇红在质地、口味、色泽方面的优秀表现成为其超越空间限制的基础,另一方面,西方社会对滇红的认可与需求是凤庆与香港得以相见的外部推力。此举打通了凤庆朴实的民风、悠久的种茶历史和文化与国际都市——香港之间的联系,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区域名词在战争这一特殊的时代产物面前,不期而遇,他们的激烈碰撞,演绎出的是滇红品牌背后又一精彩的文化附加。

        (二)满足需求与文化迎合

        滇红与西方茶文化消费习惯的契合,成为滇红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附着在品牌之上的特质。

        西方的茶文化消费以英国最为典型,英国的下午茶文化产生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为了打发下午百无聊赖的闲暇时光,吩咐仆人准备面包、奶油、精致的点心和茶(原料主要为红茶),与名媛好友享受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逐渐形成了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并在贵族圈内流行起来。下午茶是时尚与品味的象征,英国的下午茶以红茶为主,中国红茶为贵,以昂贵的陶瓷和银器皿为茶具,不同季节配有不同的点心,口味以清淡为主,冲泡好红茶后加牛奶和红糖饮用。传统的英国下午茶选在环境优雅的客厅或是庭院里,由举止大方优雅的女主人来行茶礼为客人泡茶。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英国的下午茶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奢华。但是,一张茶桌、一把遮阳伞仍然让英国人乐此不疲,当下午茶的钟声响起,无论手中的工作有多繁忙都会歇下来享受喝茶的休闲。今天,在英国任何一家公司都会为员工准备电热壶、茶杯、茶叶和牛奶,各大重要的政府部门也设置专门的饮茶室,为职工提供喝下午茶的条件,下午茶已经与英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英国喜好的中国红茶还主要是祁红和闽红,直到30年代末40年代初,滇红才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出口到英国、俄罗斯等国。至此,滇红也站上了英国下午茶的品饮舞台,并由此走向世界。

        滇红的色泽特点符合英国茶文化中高雅和华丽的气场和氛围。中西方的茶文化截然不同,中国饮茶文化追求“和、美、清、敬、雅”,西方饮茶体现的是高雅、休闲、舒适。在茶具上中西饮茶就有所不同,在中国一场正式的茶席元素包括烧水壶和炉、壶、壶承、盖碗、碗、茶盅、饮杯与闻香杯、杯笼、杯托、水方、茶巾、茶席巾、茶则与茶匙、茶仓、茶贴、茶布包、茶鹏,不同种类的茶需要用不同的茶具来冲泡。英国人更加讲究茶具的质感、色泽、图案及器型,喜欢或精美、华贵,或简约、充满自然与和谐气息图案的骨瓷杯碟、青花瓷或银制茶具,主要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刀、茶罐、茶滤、茶匙、糖罐、奶盅、蕾丝杯垫、三层点心架、饼干架等。可见,中国人喝茶的环境,追求宁静优雅;而英国人喝茶喜欢华丽的客厅或是优雅的庭院,奢华的茶具(瓷器或者银器)、蕾丝花边的餐桌、精致的点心不可或缺。因此,艳丽的红茶汤色更适于放置在玻璃或是陶瓷器皿中观赏,其色泽正符合了英国人的饮茶审美,迎合了英国茶文化消费中的观赏价值和饮用习惯。

        在茶的饮用方式上,中国人历来喜欢清饮,重在品味茶叶苦涩或醇厚的原味,以及饮后回味出的甘甜与清香。无论是绿茶的苦涩、清香、回甘,普洱茶的陈香、醇厚的后劲还是红茶的高香与浓烈,中国人都喜欢清饮,从茶的原味中品味自然、历史与文化。而西方人则不习惯茶叶原味的苦涩,他们喜欢浓烈刺激的口味,因此,他们更喜欢混合饮茶,即在红茶中加入糖、柠檬、奶、肉桂、玫瑰、果酱,甚至冰、酒等来覆盖茶叶本来的苦涩,进而从混合拼配中寻求新的口感。与绿茶、普洱茶及其他茶类不同,红茶恰好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其高香醇厚能够混合饮用的特点正满足了西方人的饮茶喜好。因此,它从一开始就脱离了母体,在中国大众中难以寻得欣赏与市场,却受到西方文化的接纳与喜爱,成为西方茶饮中的上品。

        综上所述,滇红品牌的文化附加是其本真基础的奠定及应势而生的命运转折,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意义。其一,在战争中偶获发展机遇,却从边地直接到了香港并走进西方人的日常生活,这本身就带有传奇色彩;其二,从主观意图上看,滇红应国家出口需要而诞生和发展,从一开始就肩负着保证出口、换取外汇的历史使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撑;其三,从客观上看,滇红作为一种主要的出口产品,其品质特性疏离于中国传统的饮茶习惯,却与西方国家的饮茶习惯契合,呈现出对西方下午茶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迎合之态。

上一篇: 滇红茶初制加工技艺
下一篇: 王天权:“品牌国际化”是云茶产业做强做大最佳选择
走进滇红
关于滇红
董事长致辞
领导团队
企业文化
企业事记
滇红基地
历代传承人
集团荣誉
滇红资质
销售平台
公司简介
产品中心
招商加盟
联系我们
凤牌印象
凤牌广告片
凤牌故事
凤牌荣誉
滇红学院
茶叶知识
网络教学
茶艺表演
滇红科研
滇红科研介绍
科研团队
科研基地
科研成果
滇红茶标准样

官方微信

凤牌茶业微信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南城新区(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内)
全国销售服务热线:400-6646456
传真:0883-4212125、4212999
dianhong@dianh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