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闻资讯

让我们携手创造价值   记录企业发展脚步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一方山水, 一方茶
发布时间: 2018-01-30      发布者:刘珈彤    浏览:7355 次

       尚未到过凤庆,却早早迷恋于产自这里的滇红茶。随着珍贵的“凤”牌“中国红”茶叶在开水中翻滚、舒展,在橙红明亮的茶汤中,内含物质尽情释放,茶汤口感醇厚、香气怡人,品味过就再难放下。每每沉醉其间,总忍不住联想,究竟是怎样的山水景致才能造就这么美好的茶叶?于是,到凤庆去寻找答案成为心中丢弃不开的夙愿。


       早晨,从昆明出发前往凤庆, 抵达时已接近傍晚。车辆在公路间盘旋,夕阳下,文笔塔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在青山绿水间,打开车窗, 忍不住多呼吸几口清新的空气。

       凤庆县茶办主任李绍忠介绍, 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西北部, 在东经99 ° 31 ′ — 100 ° 13 ′、北纬24 ° 13 ′ — 25° 03′之间。凤庆境内山峦起伏, 沟壑纵横,最低海拔919 米,最高海拔3098.7 米,垂直高差达2197.7 米,是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6.6℃、日照2074.3 小时、降雨1307.4 毫米、无霜期298 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四季如春,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

       在滇红集团的档案馆里我们惊喜地发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到过这块盛产茶叶的宝地,并且和我们一样留恋凤庆茶。

       据记载,明崇祯十二年(1639 年)八月初六,徐霞客从右甸(今昌宁)到顺宁(今凤庆),在龙泉寺食宿了两天,当时龙泉寺的住持用凤庆茶招待他。徐霞客喝得尽兴时,住持又进屋很神秘地从一个红木箱里取出一包东西,放到他面前说:“这是另一种茶,叫‘凤山雀舌 ’,采自云遮雾挡的凤山,前一泡‘太平茶’浓醇而回甘,这一泡‘凤山雀舌’一定让你满嘴留香 。” 当时他从担子里拿出些许银子换得一袋茶,带在身上奉为至宝。

       提到凤山,当地人如今仍在传说,很久以前,一只金凤凰飞到这里,看到这里山青水秀,景色迷人便不顾再往前飞,落到这里变成了一座山,后人取名凤山。远远望去,凤山的确像一只巨大的凤凰向着东方升起的太阳展翅起飞,这里森林茂密、古树参天,依旧是凤庆人“登山观城景,入林赏凝烟”的休闲好去处。

        另据史料载,徐霞客从凤庆到云县,曾设想从云县返回昆明,不料无陆路可通。时逢八月,澜沧江涨水, 神舟渡难以安全过江。徐霞客在云县数日后返回凤庆,在借宿的东山宫中又品饮了用东山白胶泥土种出的东山名茶。东山宫住持的泡茶方法与龙泉寺住持泡法不一样,东山宫住持用一青石板架在炭火之上,再放些茶叶, 边炒边抖,茶叶泛黄出香,再置于杯中,以沸腾的水冲泡品饮。白胶泥土的滋味溶进了青石板的气息,这茶让徐霞客喝得连声叫好。带着对茶的回味,八月十四日徐霞客从凤庆城经青树、红塘、三沟水到了高枧槽。到了黄昏,他走近一草屋,叫开了竹门。草屋内走出一老翁,年过七旬却仍然红光满面。当晚徐霞客在火塘边与老者聊天。这位梅姓老人听说徐霞客是从江苏远道而来,马上拿出有名的太华茶招待贵客。喝完茶,徐霞客取出随身携带的纸与笔,略作思索,便写下“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的两行诗,算是对梅姓老人的一种感谢 。这 “香泉 ”“新茶 ”的产地就是有着悠久种茶历史的凤庆县大寺乡马庄村 。

       “又东北下七里,盘一冈嘴。 又下三里,有一二家当路右,是为塘报营。又下三里,过一村,已昏黑。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 。” 这段文字虽然简短,却历经时光,见证着凤庆茶的魅力。

       此外,徐霞客还曾从顺宁(今临沧市凤庆县)出发,与马帮一起走上了茶马古道,期间乘竹筏渡澜沧江、翻山越岭来到“阿鲁司”。“蹑冈头, 有百家倚冈而居,是为阿鲁司”,这里徐霞客所记载的“阿鲁司”就是今天的鲁史古镇。

       跟随他的足迹,我们走进了鲁史古镇。曾经,鲁史古镇是北出下关、昆明,南进顺宁、镇康,西出缅甸的茶马古道重要驿站,最早开辟于1328 年,距今近700 年历史。走在被马蹄踏出蹄状印痕的青石板街上,似乎还能看到马帮来往交易的繁华景象,听到马铃隐隐约约的清脆声响,闻到街边供人落脚休憩的茶水甘甜。老街深处的鲁史古镇保存着最完整的骆家大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四合院宽敞气派、雕梁画栋,处处浸润着古镇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当地人介绍,“鲁史镇的主要格局分为三街七巷一广场,其中上平街、下平街、楼梯街,分别代表着天、地、人和。”在这里品茶,似乎有着一种跨越时空的心境,不得不感叹,凤庆茶文化的历史悠久和深厚。

       攀登到香竹箐海拔2245 米处,号称有3200 多年历史的“锦秀茶王”就矗立在这里。它是凤庆栽培型古茶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粗大的古茶树。茶树王的脚下,生长着徐霞客喝完都叫好的太华茶的原料之一—— 清水3 号。

       和很多开发得很早的旅游区相比,香竹箐民风非常淳朴。我们去看茶树王的时候,正碰上树旁的农户在收泡核桃——本地特产之一,只见男主人在树上用长竹竿敲打核桃枝,新鲜的核桃在地上滴溜溜地滚落,很快就积了一大堆。我们几只“馋猫”立即围将上去,吞着口水笑问:“可以尝尝吗?”对方很爽快地给了我们很多个,还帮我们把核桃青皮用镰刀飞快削掉。新鲜的核桃脆嫩嫩、水灵灵的,美味香甜。

       李绍忠介绍,早在商周时期, 濮人就开始在凤庆种茶、制茶了, 栽培型古茶树“锦秀茶王”有力地证明了凤庆产茶的悠久历史

       凤庆有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园24400 亩,这些栽培型古茶树园周边往往传承着凤庆各少数民族茶俗、茶礼、茶艺,所以才有了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记录的在凤庆夜宿大寺乡高枧槽村的往事,“梅姓老人煎太华茶饮余, 颇能慰客”。

       其实,早在16 世纪就有太华茶、玉皇阁茶的记述,民间已有成熟的制茶工艺和茶产品。清朝末期,顺宁知府琦璘倡导种茶, 广泛种植勐库大叶种茶,茶叶产业空前发展。

       李绍忠介绍,小湾镇锦秀村的古茶树群落堪称凤庆栽培型古茶树资源的代表。“锦秀茶王”生长的海拔为2245 米, 方位为北纬24° 35′ 51″、东经100° 04′ 53″。根部周长5.84 米, 树高10.6 米, 冠幅10.1×10.3 米,一级分枝8 枝。以“锦秀茶王”为辐射点生长着很多古茶树,这些古茶树如众星捧月簇拥着香竹茶王。香竹箐古茶树有比较特殊的生长方式,大部分生长在地坎边,形成了极其优美的根部造型,有的像睡美人, 有的像马鹿头、大象头,有的像奥运火炬,有的像龙口汗珠,有的像神龟出洞,还有的呈相亲相爱状。古茶树的根部造型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寺乡平河村和永新团结村等主要以凤庆大叶种古茶树为主,可称之为凤庆大叶种的发源地之一。平河村土地肥实,植被较好,交通方便,古茶树的保护利用普遍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 这里既有野生苞红茶,更有典型的大叶种古茶树,还有当地村民几十代人一直采摘食用的家栽古茶。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汤家村民小组、平河寨村民小组和马道子村民小组。茶树树状、茶质较好且交通方便,保护开发古茶树资源条件好,茶叶价值高。

       另外,除了栽培型古茶树, 根据茶叶办最新的调查数据,凤庆野生茶树群落面积有31600 亩, 合计约有野生古茶树126600株。

       李绍忠特别提及,凤庆县永新乡团结村和河边村的大尖山、小尖山地处澜沧江流域,野生茶树生长面积约8000 亩,每亩约4 株,合计有野生茶树约32000 株。那片山林土壤为黄壤土,当地居民为彝族、汉族,到目前为止还未通公路。野生古茶树与黄竹、云南松、各类藤本植物混生, 野生古茶树为苞红茶种、茶树的干枝上长满苔藓,很难被发现。他很骄傲的说:“大尖山、小尖山原始野生茶的发现与普查, 充分证明了凤庆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到目前为止还保存着原始野生茶的品种基因,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茶叶基因库。”

       “2015 年,临沧市出台了古茶树保护条例;2016 年临沧市人大常委会以法律形式将古茶树保护条例予以了完善;今年2 月, 我们接到了新的任务,要对凤庆的古茶树资源进行新一轮的普查,这次普查要对情况做更完备的记录。关于古茶树保护,我们始终在路上。”李绍忠言语坚定。

上一篇: 中国茶红天下
下一篇: 杨明柱:滇红精神是实业救国、实业报国
走进滇红
关于滇红
董事长致辞
领导团队
企业文化
企业事记
滇红基地
历代传承人
集团荣誉
滇红资质
销售平台
公司简介
产品中心
招商加盟
联系我们
凤牌印象
凤牌广告片
凤牌故事
凤牌荣誉
滇红学院
茶叶知识
网络教学
茶艺表演
滇红科研
滇红科研介绍
科研团队
科研基地
科研成果
滇红茶标准样

官方微信

凤牌茶业微信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南城新区(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内)
全国销售服务热线:400-6646456
传真:0883-4212125、4212999
dianhong@dianhong.com